医生“揭秘”
万元检查作用只是“知道”
患乳腺癌晚期的季女士,由于发生了骨转移,医院希望她进行PET-CT检查。虽然已经花了16万元的医药费,可为了治病,她的儿子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做了这项价值1.5万元的检查。“即使PET-CT发现了这位女士体内还有两处癌变,但她能再做两次手术把癌变取出来吗?”北京市回民医院放射科纪宪辉主任说。
价格昂贵的PET-CT检查,对于部分早期癌症患者来说,可以发现癌变信号,然后通过放化疗等手段将癌细胞控制住。但是,对于那些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意义仅在于医生可以由此知道病人身体内哪个部位还出现了癌变,但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根本不可能承受手术切除带来的创伤,作用只限于“知道了”而已。
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已有协和医院、二炮总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可开展这项收费万元的PET-CT检查。“这种检查是否需要做,都是由病人的主管医生来决定的,至于是否真有必要,那就不好评论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肿瘤科医生表示。
患者讲述
确诊子宫肌瘤被要求做核磁
近日,在位于海淀区的某大医院,子宫肌瘤患者李颖女士被要求住院检查。
上午9时,李颖到达医院。在办好住院手续后,李颖拿出了三天前在另一家医院照的腹部B超。
“这个看不清楚,你应该拍个核磁。”主管医生表示。拿着医生开好的核磁共振检查单,李颖来到了放射科,发现核磁室外两排10来个座椅上都坐满了人,一问才知道全是等着做核磁的。
“你晚上11点过来吧,白天排满了。”在确定李颖是住院病人后,负责预约登记的工作人员说。晚上11点,李颖准时做上了核磁检查,一出门,竟然发现还有一位和自己穿着同样病号服的男士,也在等着做核磁检查。拍完核磁,李颖回到病房已经接近半夜12点,此时,她的床头桌上已经摆上了留尿的小瓶、大便盒,早晨6时,护士还要来为她抽血,检查血型、血常规。第二天上午,李颖拿到了自己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诊断结论显示:子宫内一大两小共有三个肌瘤,位置、大小竟和此前在其他医院所做的B超完全一样。这项核磁共振,不算造影剂、胶片,收费就达800多元,而做一次B超,收费只有120元左右。
监护不监护 医生一句话
由于疑似急性心梗,66岁的蔡先生住进了心内科监护室准备做支架(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介入手术)。从进入重症监护室起,医生就用一条电极线把他与心电监护仪连接到了一起,这台可显示血压、心率的监护仪收费为每小时10元。在心内科住院4天后,蔡先生被医生告知,经过血管造影等检查,他不适合做支架,而是应该转到心外科去做搭桥手术。摘掉心电监护仪,蔡先生被推到了心外科普通病房。在这里,外科的主管医生给蔡先生做过身体检查后只开了静脉输液治疗。“大夫,我不用再戴那个监护仪了吗?”蔡先生有点不放心。“不用,情况挺平稳的戴它干吗?”主管医生回答得很干脆。换个科室,20分钟的时间,自己就脱离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而且不再需要进行心脏监测,蔡先生有点怀疑,自己这4天的监护费是不是白花了。
部分患者花费及比例
科室 总费用(元) 药费(元)及所占比例 检查费、仪器费(元)及所占比例
耳鼻喉科 11647 650(5.5%) 3363(28.8%)
肾病中心 856 276(32.2%) 405(47.3%)
消化内科 5269 497(9.4%) 3538(67.1%)
神经内科 17480 7526(43.1) 3418(20.0%)
胃肠外科 38226 19288(50.0%) 13487(35.3%)
综合医院儿科 1041 243(23%) 642(62.0%)
儿童专科医院内科 4177 816(19.5%) 3100(74.2%)
介入科 43097 18933(43.9%) 22686(52.6%)
肝胆外科 7837 2322(29.6%) 3092(39.5%)
心脏内科 10289 3015(29.3%) 3823(37.2%)
说明:数据来自记者调查北京10家医院50多份患者结算清单后得出的综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