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几天东城团全体代表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表示,物价上涨,药价不涨,医院内部制剂价格出现了严重的倒挂,一味药一年下来就需要医院倒贴上几十万元。
一味药一年要倒贴几十万元
王莒生指出,近年来,虽然药材涨价、用工人力成本增加、水电成本增加,但是医院的内部制剂依然是十多年前的价格,使得内部制剂的价格出现了严重的倒挂。比如中医医院一种治疗湿疹、牛皮癣的药品“除湿丸”,过去的售价是20多元,现在光成本加在一起就要40多元。而另外一种治疗肿瘤的名医名方“固本消瘤胶囊”,如今的定价是200多元,而这种药制作起来光成本就要400多元。这样算下来,一味药就要医院来补贴158元,一年就要补贴几十万元,而针灸一次只收费4元。
部分医院中药制剂面临断货
京城各个中医医院自己生产的中药院内制剂,因为便宜、有效,几十年来一直拥有大批患者“粉丝”。但记者昨天从多家中医医院调查了解到,目前部分品种的中药制剂因为成本价高于零售价而正面临断货的尴尬。据悉,市发改委近日已经召集各中医院药学部主任,商讨中药制剂的定价机制问题。
东直门医院:药膏卖的好,但是却赔钱
东直门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曹俊岭告诉记者,医院最紧俏的“明星小膏药”叫复方苦参止痒膏,专门治疗皮肤瘙痒,是由名老中医的名方制成,已临床使用了几十年,因为便宜、好用,每盒售价5.1元,在老年患者中特有人缘,有人一开就是20盒。但由于中药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苦参每公斤价格已经翻了一番,”曹主任说,另外,不算加工、人工、水电等成本,仅包装盒、标签的成本就已经接近1元,这个药早就是卖一盒亏一盒了。进入冬季之后,皮肤瘙痒患者显著增加,“现在一周就能卖出5000盒,”曹主任说,“但这个药膏生产周期接近四周,因为生产能力有限,每个周期只能生产4000-5000盒。”因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保证有更多患者用到药膏,医院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每位患者每次只能开5盒。
据了解,和复方苦参止痒膏一样卖一盒就亏一盒的小膏药还有硅霜,主治皮肤干燥,每盒价格5元多;复方黄连膏,主治湿疹,每盒2.75元。曹主任表示,如果长期得不到政府扶持或补偿,这些人气小膏药将面临限产甚至停产的危险。
据曹主任介绍,东直门医院拥有中药制剂123种,因为成本等原因,处于生产销售状态的品种只有60个,另一多半品种不得不退出制剂生产线。比如虫草价格飞涨,医院很多含虫草成分的滋补药膏、增强免疫力中药膏已经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