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药方限价 每贴药不超40元18味以内
01月31日讯昨日下午,杭州市卫生局召集杭州市4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30多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市卫生局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的通知”进行解读。
这个“通知”被业内人士和患者称为中药方“限价”新政策。卫生局相关人员在昨日的解读时强调,目的是为了遏制中药的大处方现象,但并不是对所有患者“一刀切”,比如对各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分裂症、肾功能衰竭等医保规定病种的治疗方剂,价格可适当提高;如果病人患有多个病症的,治疗时处方价格也可适当突破“限价”。
据悉,此次中药方限价规定:“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方剂,每贴的用药一般控制在18味以内,价格控制在40元以内”。但昨日解读时,专家解释,只要病情治疗需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就不需要限制在这个价格以内。
昨日,不少中医医疗机构的代表提出,要执行这个“限价”有一定难度,因为现在中药贵,主要是以下3个原因,一是2010年中药材涨价涨得厉害,比如太子参,一年涨价500%,有些长期吃中药的患者明显感觉药价贵了。第二个原因是铁皮石斛、穿山甲等名贵药材进入医保报销范畴,不少医保患者专门要求开这些贵的药,导致单张处方价格猛增。第三个原因,是有少数医疗机构有开方提成的现象,加剧了中药“大处方”的出现。
如何遏制中药的大处方,显然已成为一个难题。杭州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不可能通过这一“限价”政策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加强中医中药行业的规范,让大部分患者看得起中医。
新闻链接:浙江中药材价格普涨薏米价翻倍 专家称内有泡沫
薏米绿豆粥是杭州人喜欢的消暑产品。但半年来,薏米已经涨了近一倍。
其实,不仅是制作夏季凉茶凉粥的当令中药材涨价,中药材普遍大涨。尤其金银花、三七等品种涨幅高达5-7倍。专家分析,中药材涨价原因非常复杂,涨幅最高的产品一般都有特殊原因,确实影响到供求关系,但其中肯定还是有炒作成分;如今的高价,也有泡沫存在。
现象
中药材价格普涨
当令中药材猛涨
杭州人爱吃的薏米,半年来价格翻了一倍,绿豆涨得也多,所以一碗薏米绿豆粥,年内涨了一倍还不止。
不仅如此,杭州人喜欢喝的菊花茶原料,也在涨价。
河坊街一家中药铺里,杭白菊原来50克10.9元的价格被抹去,改为每50克12.5元,相当于每千克上涨32元。另一位做药材生意的女老板说,胎菊现价80元每公斤,“比几个月涨了30元”。
中成药涨幅很小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都涨价,但中成药却涨幅不大,甚至很多没涨。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很多中成药的价格受国家管制,不能随意涨价;其深层次原因,其实是中成药本身利润率要比中药材高很多。中药材一般利润率在20%-30%左右,但中成药一般都有50%-60%,甚至百分之百也不少见。所以,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成药生产厂商都压缩利润空间,自己消化了原材料的这部分上涨。
普涨前批发价格 批发价最高值 目前批发价格 商铺零售价 百度百科功效
三七 100-200 600 300~400 1102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金银花 50-60 300-400 150-200 700 清热解毒
杭白菊 80 160 160-205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薏米 15~20 30 30 30-40 健脾益胃、利月除湿、缓和拘挛、清肺热
记者采访行情 (元/千克)
原因
部分品种的天价,有特殊原因
自然灾害区域药材达天价
省中药研究所药材资源室主任俞旭平介绍,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西南大旱,导致三七、天麻等当地中药材减产,“三七要五年才能收获,大量旱死后,达到了天价”。
再如薏米,“主产区是贵州一带,贵州去年受到旱灾的影响导致薏米减产,价格在半年间涨了一倍。”
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陈所长告诉记者,今年2月底到3月中旬,磐安一直维持零下3℃~5℃低温,导致1/3面积的药材损失,使得近几个月磐安药材价格普遍上涨。
流行疾病增加相应药材需求
去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抗病毒类中药材价格上涨。亳州药材市场,金银花价格从每公斤100多元猛涨到每公斤300~400元。
国际市场、新增市场需求增加
另外,国际市场有需求,或者药厂开发新药,需要大量新原料,这样也会导致某些药材价格上扬。前年,国际市场急需鸢尾制造精油,导致鸢尾价格一度快速攀升至70元一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