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要见效还应“控三关”
药品降价是件好事。但7年27次降价的结果,是陷入“降价死”的困局。一种产品“被降价”,则意味着这种药将从市场上退出,从而被另一种新药所代替。在“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改革在试水阶段的情况下,药品降价要发挥作用,还得把所三关;
一是必须严把药品定价“入口关”。药品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即企业自行申报价格,然后由物价部门审核、批准。物价部门在“指导”时,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审核企业的成本价,另一方面指导药品的零售价。成本价是最低限价,低于成本销售就涉嫌不正当竞争;零售价是最高限价,是药品价格的红线,不得跨越。问题是,企业弄虚作假的药品价格中,包含了各种回扣与公关费,远远脱离了成本实际,比如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最后价格涨到了213元,这种物价部门指导的结果,很有讽刺意味。
二是必须严把药品“使用关”。医改关键不在于药而在医。从某种角度讲,于药而言,只要理顺了渠道,规范了品种,统一了价格,就可以实现成本的基本控制。现在的药品统一招标制,就有些“专营专送”的影子,技术难度不大,操作起来也不费事,短期内就可以见到效果。北京某三甲医院院长认为,医改的根本应该是改制度,而不是降药价,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正如他所讲,患者吃什么药,吃多少药,还是由医生来决定的,开贵一些的药,多开些药,患者一样负担不起。因此,建立一套医生使用“零利润”基本药物的医疗制度,让低价药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是必须严把药品“生产关”。从某种角度讲,药品市场的混乱,很大原因在于“生产环节”没有把好关,“一药多名”现象的大量存在,抵消了药品降价的作用。因此,在药品许可环节,应当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对于生产工艺相同,生产原料类似的药品,应当以“化学名”作为审核的依据,无管叫张三,还是李四,只要成分相同,那么在价格上就应当接近。“一药多名”的现实得到了治理,仿制的市场得到压缩,药厂就会在改进工艺和研制新药上下功夫。这样的“倒逼”,对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是利好。
不消除降药价的抵消因素,那降价就只有象征意义。在降价的同时,还得采取打“组合拳”多方发力,才能让降价真正发挥作用,并最终惠及民生。
相关新闻:廉价药一上目录就"失踪" 改头换面重新定价上市
近年来,药品先后进行了几十次价格调整,意在让患者买到价廉物美的药。然而每次“限价令”颁布后,大多数的廉价药都会从医院和药店消失,有的则是片剂改成胶囊后,再重新定价上市。日前,记者对南京的药品市场调查发现,廉价药确实越来越难买。这些药哪儿去了呢?怎么才能留住这些价廉物美的好药呢?
大医院:开不到维C银翘片
杨先生有点感冒,希望医生能开一点维C银翘片,不过医生却告诉他,维C银翘片已经断货好几个礼拜了。转去药店,发现居然也是缺货。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维C银翘片缺货已经有一阵子了,因为供货商说厂家已不供货。
专家分析称,维C银翘片价格很便宜,一小包1元至1.5元,本来利润就不高。江苏二级以上大医院,今年5月1日实行统一招标。维C银翘片大概有两三个厂家进入了名单,看似供应不成问题,但前不久维C银翘片刚刚爆出不良反应事件,更是雪上加霜,既然销售不好而且不赚钱,所以厂家也就停掉了。
短缺的廉价药还有一些,比如肤疾宁贴膏、曲安奈德尿素,都是块把钱的药。“肤疾宁贴膏6月份还有的,现在早就没了。”一名用惯了这种药的市民抱怨说,他现在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买替代药品。
社区医院:药企老是说没货
大医院实行统一招标采购,而社区医院则是基本药物目录。目录里的药品都是常用药,不过,也有药品一进目录就失踪的现象。
一名药品采购中心的专家介绍,他们也曾经因此询问过负责南京配送的两家专业公司,配送公司也很无奈,说中标的企业有的电话根本打不通,有的干脆说没有货源,就是供应不上。这位专家称,自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金霉素眼药膏就一直没货。他们也搞不明白,其实生产这个药的企业还是很多的。还有些廉价药也闹饥荒,牛磺酸解毒片、硝酸甘油片等等,都很紧缺。
厂家:几毛钱的药能赚什么
金霉素眼药膏,许多人都知道这个药品,它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作用,适用的病种较广,所以深受病人欢迎。红眼病、烂口角、角膜炎,甚至冬季皮肤干裂也能治疗,但这个药品十分畅销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价格低廉,南京各大药店的售价不过才每支0.5元至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