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由医改办牵头组织实施,但是几个部委的政策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统一推进。所以,现在政府采取的办法是容易的先推进,难的往后放。但是,这样让企业受到的冲击时间是最长的,阵痛的周期延长了很多。”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石药集团有关负责人则呼吁,企业也希望政府尽快根据生产成本,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招标部门不再根据价格来进行取舍,药品采购回归到理性的状态,再通过对企业资质设置合理的指标来进行选择,这也是行业的呼声。
难题待解
在此之前,业内传闻发改委将选择50个品种进行统一定价,但最新消息显示,这一数字可能会缩水。
上述石药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改委专家组在公司调研时提及的产品仅为30多个,其中抗生素领域石药涉及的产品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唑林。“发改委主要选择了经过多次招标、价格基本上趋于稳定、在抗生素里面占有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产品进行了调研。”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品种尚未确定外,基药统一定价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与现行基本药物在各省市的招标采购进行对接:一是统一定价水平;二是是否定点生产,统一配送。
“通过调研,发改委也发现了很多产品实际中标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有差距,企业亏本现象的确存在。”上述河北企业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的生产成本摸底实际上并不难,难就难在知道了成本价格后,确定什么样的统一价格才能让企业与各省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都能够取得大家满意的平衡。
“比如1g的头孢曲松粉针现在中标价格最低到每支0.847元,如果以这个价格作为统一价格,企业怎么生产?如果按照成本价来算,比如定在1.3元,各省基药招标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则认为,现在通过招标能够把药价降到这么低,为什么不继续招标?因此,也不会同意。”该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企业对统一价格的期望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企业由于产业链的完善程度、生产工艺等因素不同,成本价格同样也不相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也不一定能够保持一致。
“我们建议在市场实际价格和行业成本之间折中,这本身是一个矛盾,如何维持价格平衡和格局的稳定是很考验价格主管部门智慧的。”石药集团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如果按照业界的设想,统一定价之后的产品应该不再进行价格招标,而是通过定点生产、统一配送来保证产品的生产供应。
“但是发改委也没办法承诺不再统一招标。”谢孔标认为,如果统一定价之后再进行低价招标,则统一定价政策的意义就不存在,并且还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限价,反而对企业更不利。
“在定点上也是一大难题,是全国统一定点还是地方组织定点?”谢孔标说,希望政策最后不会发展成为地方保护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