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医药代表的,在我看来,看病贵就是贵在高药价上。所以新医改中提出的‘医药分家’,才是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的关键。”10月21日,在岛城一家医药公司做代理的王先生给记者发来电子邮件,提出了自己对于新医改的看法。
他表示,也正是因为新医改明确提出对公立医院“药品价格”的控制,现在他已经开始放弃医院,打算跟别人合伙开药店了。
“事实上,给医院供药曾经确实很‘红火’,挣钱太容易了。”根据王先生的邮件,记者下午联系上了他。王先生向记者坦言,之所以愿意给新医改提建议,就是他有“亲身体验”,而现在又打算“改行”,所以才肯站出来“好好说一说”。王先生说,他大学药剂系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医药代表工作,跟医院打交道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2000年前给医院供药,平均纯利润能达到40%。他曾经进过一种药剂,进价是10元,卖到医院时是40元,而医院对外卖到了60元。王先生说,后来因干的人多了,利润有所降低,但作为像他这样有药师资格证的医药代表,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王先生表示,目前市民看病难、看病贵还是贵在高药价上,尤其是一些进口药。“中间环节多,加价的环节就多,药价自然就高,对于一些长期服药的人来说,就很可能负担不起。”王先生表示,公立医院如果能实现医药分家,就能真正地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得起病。“医生根据病情开药,而不是根据从哪家药商进货开药,市民拿到处方后愿意上哪里买药就上哪里买药,这样一来,药品的价格肯定就会降下来。”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医生的工资收入,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有保证,就能做到“踏踏实实”治病救人,其公立性才能得到最终体现。“这次新医改主要就是提到了医药分家,我们跟很多医院的医生也聊过这个问题。”王先生说,他看得比较明白,即使现在不可能马上实施医药分家,但是国家已经“放出了信号”,医院里面药价高导致看病贵肯定是今后改革的重点,而这也意味着,像他们这样的医药代表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直到最后逐渐消失。
■记者调查
医药分家,公立医院能否“走通”
岛城一家综合性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现在的卫生体制,医生给患者“看病”的费用其实很低,医生的技术含量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体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生存,毕竟要依靠药品。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02年,海慈医院就尝试过药房托管这种方式进行“分家”,但是实行几年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谈到失败的原因,医院内的多数人对此“三缄其口”。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局的相关专家。“应该说,这个政策里面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药房托管可以成为医药分家的一种形式,但是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式。”市卫生局宣传处孟处长告诉记者,比如说医院取消药房,患者都到药店去买药,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医院是不是就没有责任了呢?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新医改提出的医药分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其实是指要切断医生利益与药品之间的关系。”孟处长表示,最近几年,其实青岛市已经对于大医院药品进行了各项政策的“束缚”,如规定最高只能增加15%的利润、打击药品贿赂、大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等,每年仅药品一项就可以为市民减少上千万元的费用,当然,要从根本上实现“医药分家”,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及时、充足的投入,才能让医院有能力去切断“医与药”的联系。
而海慈医院院长吉中强日前也表示过,实行医药分家并不在于是否将药房管理剥离医院,而是在将医院收支交给社会管理以后,必须落实配套的补偿政策,避免由此造成的医院经费不足、医护人员待遇下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