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药品招标价比零售价高14倍 药品招标内幕追踪

2008-11-24 10:34:25    来源:  作者:

  长期以来,药价虚高是广大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随着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人们降低药价的呼声日益高涨。
 
  本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推出连续报道,试图揭开药品在医院采购招标阶段遭受诸多利益之手层层盘剥的真相。

  药品招标内幕追踪

  本报记者 袁成本

  为了治理医药腐败,降低药价,自2000年开始,各地开始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招标在一些地方开始变味,在医药代表、各大医院以及部分专家的“互助”下,集中采购招标成为抬高药价、集体寻租的腐败平台。其最后的结果是,让患者背负沉重的负担。

  招标招来高价药

  药品集中采购的价格,再加上按规定15%的加价,医院的药品价格应该与药厂的批发价格相当,绝不该高出药店的零售价。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医院开药的价格,往往要大大高于药店的零售价!各家医院为防止患者在拿到处方后溜到外面的药店买药,想了很多办法。一是在医疗环节上下功夫,如果有后续治疗,必须在患者取药后才进行治疗;另一招是,处方医生想方设法把药名写得让外面的药店看不明白,甚至使用暗号、密码。

  对于医院的高药价,患者也习以为常。在记者采访的二十位受访者中,只有一人发现在山东省中医院有一种药比零售药店便宜了几毛钱。因为“习惯”了医院的高价药,这一发现使他非常惊讶,甚至一度怀疑是假药。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江告诉记者,他在济南某医院拿了一盒治疗鼻炎的药,价格为22.8元。第二天他去菏泽,在当地一家药店发现,同一厂家、一模一样的药,零售价格只有4元钱。据记者了解,小江遭遇的加价4倍半并不离奇。在山东烟台,同厂生产的同一种胃药,医院价格比大街上药店的零售价高出了14倍以上!招标价格之高,可想而知。

  吸附在药品招标这块“肥肉”上的利益群体,喜欢改名字。于是,大量药品被换了名字之后招标价格立即爆涨十几倍、几十倍。

  去年,国家加大了对这一问题的查处力度,廉价药通过更换名字冒充新药的路数受到了一定的遏制,“新药”大量减少。于是,一些人便更多地在剂量、型号、包装上做文章,以提高招标价格。

  这种情况,在一位临床女医生那里得到了印证。她告诉记者,前几天一位好友前来看病,需要开人体干扰素,仅一个疗程就需要28支。该干扰素在她服务的医院只有一种,是北京某大药厂生产的,医院药房价每支为52元。根据“经验”,她判断该药的批发价为14元左右,零售价20元出头。虽然这位朋友挺有钱,但她不忍心嫌取这笔不义之财(她所在医院规定,医生每开一支可提成10%),便开了处方让患者到药店自行购买。患者到药店买药时发现,药的价格和医生估计的相同,20多元一支,与医院提供的药相比,除包装不同外,还少了一个针头,而这一针头的成本有多少?女医生估算,撑破天也就是一元。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