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初步统计,在102种中成药中,除了中药独家品种27个,涵盖生产企业26家外,还有中药独家剂型品种22个,涵盖生产企业22家;仅两家生产的中药品种15个,涵盖生产厂家27家。这些企业如果有代理商,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其他一些基本药物的代理商,将面对各个省、直辖市的招标,只有中标,才能赢得市场。不过,也不是每一个中标的基本药物都会有很好前途,这里面还有中标价格和中标产品数目因素。只有有价格优势(高价中标)、竞争少、代理商覆盖面广、和医院关系密切,或者和当地商业关系密切,才有可能短时间内抢得最多的终端,获取最大收益。
如果自己的产品没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而又比较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还有一个增补的机会。笔者估计,基本药物推行的首年,增补的难度不会太大,数目估计也比较多,或许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都是可能的,因此,如果代理的品种进入当地增补目录,结果也不错。
那些目标市场在基层,而自己代理的产品完全无缘基本药物目录,也没法增补进去,后期只有换产品代理了,或者等待下一个周期的招标。
自费医疗市场或增长
二、三级医疗机构如何使用基本药物,由各省制定。不论这个使用比例多大,都将影响高端市场的总盘子,如果是10%,那意味着高端药品容量减少10%,如果是20%,则容量减少20%。对于目标市场在高端的代理商,将面临市场萎缩的可能。
应该讲,要遏制“看病贵”的难题,除了基本药物的强制使用外,还必须有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的出台。因为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很容易规避政策的影响,比如在现有处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味基本药物。当然,医改是一个整体,当全民医保、医保异地即时报销、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医生绩效管理改良等综合配套措施逐步实施的时候,基本药物的销量才会真正“井喷”。
当前过渡期间,作为城市中心医疗机构,在基本药物和医保的束缚下,在国家补偿不充分的情况下,医生或许将不断向患者推荐医院内、外(零售药店)的自费药,由此,自费药市场容量或将放大,自费药的代理商收入或将增长。
OTC市场静待政策
对于操作OTC的代理商,许多关键性的政策都未出台,前途仍不明确。
社区零差率、社区看病免挂号费等惠民措施,使药店营业额降低,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述情况。基本药物制度第十四条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品种的办法应“从严掌握”,第十五条则明确“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两条规定结合来看,不难看出其中深意。
例如,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一般有1000多个,如果目录正式实施,只能采购307个,就算上海市政府财力雄厚,再增加几百个品种,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患者习惯性地去社区配药,结果发现药没了,怎么办?只能又去药店。从这个角度说,新措施减缓了社区与药店争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