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商务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将指导有规模、有实力的药品零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实行标准化统一配送,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零售连锁药店被纳入新医改政策机制范畴,还是缘于谢子龙及其代表的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不断呼吁。
去年的全国两会,谢子龙提出的“8500亿元医改资金应着眼患者”的呼吁,以及“在医院之间、药企之间、保险执行机构之间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在新医改征求稿公布后,谢子龙就在各种场合重申零售药店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社会零售药店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支持谢子龙的理由是,目前34.1万家社会零售药店遍及城乡、有273万员工为百姓提供了购药方便。“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成为社区百姓的普遍选择。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普遍比医院低20%~30%。同时,社会药店节省了财政资源,药店没有政府投资。
“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形成药品价格和生产、配送服务。”谢子龙表示,应该让社会零售药店成为销售、调配的主渠道。
不过,在谢子龙看来,新医改还只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当中的一部分。谢子龙在全国73个城市的调研中发现,医药零售企业普遍最为关注的是医药分开的具体实施问题以及公立医院改革。
谢子龙认为,只有实施医药分业才能给医药零售业带来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国家支持和扶植一批规范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做大做强。
对此,谢子龙除了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两会建议用市场经济体制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外,更是提出医保的系列政策应该向连锁药店倾斜。
这是谢子龙在全国73个城市的调研结果。“我们的医保政策更多的是在支持和扶植每一个地方的一些小的企业,并没有一些专门的政策向覆盖全国的跨区域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倾斜。”
谢子龙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医保定点药店并不是以满足老百姓的医保需求为要求,而是医疗保障部门理所当然地按照所谓的距离限制或者是说多少米以内只允许有一个医保定点药店,限制了市场的充分竞争,从而不能完全放开价格竞争,不利于药价的降低和普通参保对象的用药成本降低。
实际上,作为全国跨区域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老百姓大药房在异地扩张中深切体会到了这种限制带来的扩张瓶颈。尽管老百姓大药房在所到的大部分区域都广受欢迎,可北京等市场的经营状况却略显惨淡,扩张速度更是一直难以提升。谢子龙就坦言:“让我感到水土不服的就是北京。”而北京门店的惨淡经营,就在于对药店开设的强制规定,以及医保定点药店资格的难以获得。而北京高昂的商业成本,也令长于资金优势并购扩大规模的老百姓大药房感叹“手长袖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