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基本药物零差率改革以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销售药品的利润被剥夺,仅剩下医疗服务收入(即挂号、住院观察、治疗、输液等业务性收入)。当地医务人员认为文件“诱导”医院去创收,为了完成任务,卫生院只好超范围做手术,给病人多做检查,增加病人住院天数。
郎溪县十字镇中心卫生院人员较多,规模较大,该院最终核定的305万元数额全县最高。该院院长黄康怀认为,文件核定的收入没有考虑到医院实际情况,因为改革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分流,导致一些过去可以做的手术现在没法做,另外,过去别人投放的大型医疗设备也在改革后关闭,这些都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
当地政府部门表示下发这份文件有着很好的初衷:县财政局的考虑是替政府做好理财,做好监管,让卫生院既不要养懒汉,又能维持运转;县卫生局的考虑则是针对推诿病人情况,试图通过考核,多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被文件“激怒”的医务人员开始举报。8月中旬,安徽当地一家媒体报道了此事。数天后,县财政局、卫生局再次联合发文收回了这份通知。郎溪县卫生局局长陈同义说,县领导认为想法很好,做法不妥,反响不好,文件是“收回”而非“撤销”。
补偿之难
在郎溪县调整分配机制之时,芜湖县、岳西县、霍山县等试点地区已摸索出一套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超收留成等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以岳西县为例,该县明确规定在不增加财政预算情况下,乡镇卫生院可在超收分成中拿出50%(月人均不超过400元)纳入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改革后,岳西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不再是过去的“按单提成”,改为考查德、勤、能、绩的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后者约占40%)。由于郎溪县的做法被叫停,岳西县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担忧县里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也会取消,他们表示不敢想像取消后医务人员的反应。
据悉,在零差率销售改革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利益受到调整,多数人面临“降薪”压力,出现了抵制改革的情绪。部分医务人员甚至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想法,如何做到既能保障卫生院正常运转,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成为基本药物制度需要解决的难题。
不过比“如何补”更难的是“谁来补”。各级财政部门担心这是个“无底洞”,因为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药品加成,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重一般在60%以上。
岳西县来榜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朱海波介绍说,2009年该院药品收入约220万元,占总收入55%,其中药品利润120万元。据介绍,药品有中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西药(注射剂和口服剂)之分,利润亦不相同。利润最小的是中成药约为15%-20%,中草药利润能达到50%-80%,西药的口服剂能达到30%-50%,西药注射剂一般都在100%以上,有的能达到500%-800%,个别品种可达到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