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药品价格,并解决医疗机构二次议价问题,来自上述会议消息指,卫生部今年即将探索非基本药物“一品一规一厂”的采购办法,接下来,或先选择少数几个品种实行带量采购,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范围。
“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一改革与新医改关系重大,如果基本药物带量采购成功了,非基本药物肯定也要按照这个路子走。”一位接近医改办、并在国有老牌制药集团担任销售总监的消息灵通人士说。
前述总监认为,非基药招标“量价挂钩”一事,应结合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对行业而言,带量采购将加速行业的整合,促使不少中小企业“嫁”出去,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
当然,药品招标真的做到“量价挂钩”,还需要国家打组合拳,“而公立医院改革、招标、医保、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新农合等相关配套措施都将是组合拳的组成部分。”
“量价挂钩”利弊难断
记者注意到,时下,诸如“积极探索带量采购和量价挂钩的机制”、“在采购中要有数量的约定”等表述,已经陆续出现在一些省市药品招标的材料中。但相比之下,医药行业内部对非基本药物带量采购的分歧却依旧相当之大。
“上海这边才刚开始基本药物带量采购,步伐比较慢,但是执行非常严格。广东则要春节后才会启动。非基本药物招标若也"量价挂钩",对行业而言将是很大的压力,因为"量价挂钩"的结果肯定是以价格取胜。”一位熟悉沪粤两地药品招标的业内人士如是对南都记者说。
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专家甚至称,在基本药物带量采购很多地方还没做好的情况下,启动非基本药物带量采购欠妥。该专家还认为,“量价挂钩”从表面上看有助于大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但由于是各个省市以量来订购,各省肯定会顾及自己本地的企业,因此最终的实际效果反而是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现在的医改,好多地方都是不给补贴,只给"政策"。"量价挂钩"一旦覆盖所有药品,就容易形成区域式或地域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上述专家如是称。
不过,大力支持“量价挂钩”的企业也不在少数。珠海丽珠集团一位副总裁就一直在呼吁药品招标应引入“量”的概念,以此帮助企业产生规模效应,并最终实现合理降低药价和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