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医药制度建设
药物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在新医改中药物经济学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科学构建国家医药制度中药物经济学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应当遵循哪些药物经济学规律?又如何应用药物经济学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机制?在4月9日举行的以“科学构建国家医药制度: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为主题的“北京大学光华卫生经济论坛2011”上,我国部分卫生经济学家以“主题发言”和“圆桌对话”的方式,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多元的、富有建设性和启迪性的探索与思考。本报摘要发表三位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光华卫生经济论坛”学术演讲,以飨读者。
通过药物经济学推动医改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国恩
美国目前的医改是在解决支付的问题,中国还没到这个层面,但我们要提前思考,进行更科学的安排,使得中国的医改推进起来时既能够解决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又能够解决支付手段、支付能力的问题,这样才是中国走向科学、和谐社会重要、正确的科学选择。
医疗开支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医疗卫生开支逐年上升是全球共同的增长规律,任何人、任何国家改变不了。什么是医疗开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中外学者都讨论过这些问题。这里我引用全球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一篇论文《关于医疗开支的决定因素》(因为他在相关问题中引用率最高),该论文是由哈佛大学的Newhouse教授写的。他谈到医疗开支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我们经常谈到的医生用药需求,包括医生防卫性的用药,包括老龄化,包括医疗保障将会助推医疗开支的上涨,国民收入的增加也会推进国民自愿把更多开支用于医疗卫生,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重要因素。根据Newhouse的研究,把所有因素加起来,都不足以解释医疗开支增长的50%。什么因素如此强大?可以解释剩下50%以上医疗开支的空间呢?结论是“现代医疗技术”。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医疗技术的评估将必然成为各个国家在合理控制医疗开支增长工作中最重要的科学手段的选择(别无他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解释。
国家药物制度的目标是什么 “以药养医”是一个问题,是不需要争论的事实。严重的问题是不知道达成什么共识来解决它。我们说药品加成政策导致了这个问题,又说医生处方不良问题导致了这个问题,就推出了医药分家;我们说这是医院市场行为所致,就推出了收支两条线;我们说这是流通环节所致,就推出了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新规;我们说这是医疗劳务补偿不足所致,所以推出了增加药师服务费的新规定,等等。但是,在如此多新规的推出中我们缺少一个更重要的科学思考命题,那就是如何系统思考整个中国国家药物制度和药物体系?我们在各个局部进行突破,却很少系统地思考中国国家的药物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我提出国家的药物制度?它和我们的基本药物制度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物制度的目标是什么?其他国家在界定“国家药物制度”时至少关注两点:第一,它要解决这个国家当前国民的用药问题,这和我们平时讲的可及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相关。但除此而外,国家药物制度还要解决未来的国民用药问题,它需要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促进创新,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多、更好的药品从药商那里提供到我们这里。不能只有今天没有明天。这是国家药物制度的两大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药物政策主要是解决前者,它和国家药物制度有非常重大的区别,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主要解决当前国民的普通所需,但即使是普通所需也非常复杂,是解决大病还是解决小病?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