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物经济学推动药品价格革命

2011-11-25 16:24:35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研究证明:药物经济学评价可以从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来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如减少病人每天给药次数能降低药物治疗的总费用;减少住院天数可降低总住院费用;将住院治疗改为门诊治疗,或将注射给药改为口服给药能明显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在以往的定价过程中,发改委只关注药品单价,而忽视了由于不同药物因使用频率、疗程不同,以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造成最终医疗费用不同。

  根据发改委的规划,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价格都要进行重新调整,而能否避免被降价主要取决于其药物经济学价值。

  目前,人保部、发改委、卫生部都在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希望把药物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性评价手段运用于定价、支付以及基药遴选中,因此,企业正在面临药物经济学带来的多元化挑战。

  随着药物经济学的广泛应用,药物经济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考验着企业的生死,在总额预付的改革机制下,医院可以利用药物经济性评价的结果,将疗效好、价格低的药品遴选进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以使药品费用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虽然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主要还局限于进行仿制药生产,但药物经济学依然可以应用于判断是否生产仿制药的决策中。 同时,为了降低卫生总费用,药品的经济性已经成为判断该药是否能够进入医保目录的重要依据。而一旦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药品销量和收入的大增,对制药企业非常有利。药物经济学还可以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如提供本药品优于竞争药品的成本和产出证据,以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因此,中国制药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这一方式在给企业自身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使药物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而减缓药品费用的增长。

  因此,明智的制药企业应该尽快开展自身产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随着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药品价格和疗效的信息需求增加。药企也需要向患者介绍这方面的信息,并帮助他们选择药物。

  数据成难题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成立的“药物经济学调查小组”在2009年至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对较为成功的247家制药企业的采访中发现,有212家未开展过药物经济学研究,仅有35家曾有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经历。

  从数据中不难得出,药物经济学虽然在中国发展了近20年,但其在制药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

  近年来,从全球来看,在新药研发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制药公司比例逐年增加,而在我国,仅有少数大型的制药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更多的制药企业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记者了解,国外制药企业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主要在药物Ⅲ期和Ⅳ期临床期间展开。在中国,制药企业则主要在前期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目的是将药物经济学作为是否生产药品或进行药品定价的依据,而国外企业在中后期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为的是将药物经济学作为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依据或作为一种营销手段。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