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学生赵岩告诉记者,今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学生发起的“西瓜门”讨论,是有代表性的校内垄断高价经营。“校外西瓜卖一块钱一斤,学校食堂卖两块钱一斤,学校超市卖一块九毛钱一斤”,学生们听说,校内的水果经销商“合谋”都卖一个价,因为“校外虽便宜,但学生不至于大老远跑出去买”。
【校方回应】
高药价无关垄断,因为要多交20%增值税
济南大学校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承认,其药价的确比校外药店略高,但无关校内垄断,是因为校医院比校外药店多交20%增值税。该工作人员强调,济南大学校医院的药价虽然略高于周边药店,但均低于周边的医院。
不少学生建议,高校应引入经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激活高校经营市场。同时,要成立权威监管部门,避免校内商家“合谋”垄断。
【专家观点】
校内经营能维持高价,垄断是主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祥云认为,校内高价经营能够维持,垄断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祥云指出,目前,高校后勤状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种还是延续原有的体制;一种是规范地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剥离出去,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另一种是成立后勤集团,但只是简单“翻牌”,在后勤处或总务处再挂上一个企业集团的招牌,“拨款改收费”的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基本上还是老样子。
李祥云称,正是这种不到位的改革,使大部分高校的校内经营一方面按照市场价去收费,另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的垄断经营权,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制造了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