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企业的合规更多地关心企业自身的经营,但是我们看到从合同上、从其他书面上体现出来的国外企业的合规,则是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和关注员工。目前中国的央企也有这样的导向,央企纷纷提出“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倡议,很多上市公司也制订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想这是殊途同归的结果。
主持人:你认为中国的药品经营企业和行业在今后的合规性建设方面要取得实质性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领域有哪些?
胡勇:我想可以分成两部分谈建议。一部分是给中国政府的建议,另一部分是给中国企业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我想首先是立法,目前中国的《药品管理法》在药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方面均制订了规范,但在流通层面的约束少之又少,对于一个超过万亿的市场,我们需要一个流通方面的法规。这个法规的名字我暂且叫做《药品流通安全法》。此外,政府在医改的过程中,应尽量将顶层设计做到最科学,以防止制度性腐败。对于行政层面,严刑峻法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新闻机构对行业进行介入,对违法事件进行打击和曝光,这个行业才能更健康更合规。
由于违规的对象也是企业本身,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应该有自律规范,所以我建议,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该创建一种行为标准准则,以便大家共同遵守。中国的医药行业要做好一道算数题:法制做加法,腐败做减法,合规做加法。那么通过逻辑如何把它们连接起来呢?法制通过行业制度的顶层设计减少腐败,合规在市场经济塑造健康交易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