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关部门”。问题的实质在于权力与市场的博弈。
四、二次议价的利与弊
思考1:从企业面临的实际思考
走偏了的招标采购已经给企业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痛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企业要做账搞钱、搜罗假票、编造假成本,洗钱、套钱、送钱搞贿赂,吃苦受累还要承担法律风险。
招标政策多变和走偏,让企业困惑、迷茫、痛苦。近30个省级集中招标就已经难以承受,再搞二次议价就雪上加霜,日子更难过了。谁愿意受二遍苦、遭二茬罪呢?
禁止二次议价就禁止了更多的痛苦。起码不再增加新的痛苦。所以,有不少企业反对二次议价。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求。
思考2:从国家和改革的长远利益思考
十二年来全国各地招标千变万化,一共有多少招标规定的文件数也数不清。到今天,许多企业都要成立“公关部”“政府事务部”,俗称“搞定办”。“搞定办”专门围绕招标“改品种,挤目录,定高价,求中标”的工作。禁止二次议价的规定,遏制企业正常的价格竞争,逼他们不得不进行非法的回扣竞争。多年来,有多少官员、多少医生跌了跟头数也数不清。我们看到:行政权力更膨胀,向计划经济更倒退,官场更腐败。政府公信力下降,百姓不满情绪上升。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更大的根本性问题。不仅关乎企业,也关乎行业健康发展甚至社会和谐。是体制的问题,是系统的问题。是选择更计划还是更市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政府要自律,管少、管好。尽量减少对市场竞争的行政干预,加快深化改革!
“在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事件中,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毫升:0.3克)出厂价为0.6元/支,诊所从药品批发商那里采购的价格为0.64元/支,销售价为2元/支,批发商获取的药品购销差价为0.04元/支,诊所获取的购销差价为1.36元/支;而北京公立医院购买该药品的价格却为11元/支,加价15%后的零售价为12.65元/支,医院获取的购销差价为1.65元/支。老百姓在北京公立医院购买此药要比在山东诊所多支付10.65元。,如此巨大的差价是不是都流进了医生或院长的口袋呢?不是。据报道,该药品在北京的代理商用于“公关”各部门的花费就高达360万元,如果以150万支的年销售量来测算,其政府公关成本为2.4元/支;代理商走票洗钱的成本为0.8元/支,代理商给医药代表的提成为1.6元/支,总而言之,从出厂价到中标价之间的巨大差价只有一半流入了医生、院长、药剂科主任等个人的手中,另外一半则流入了政府官员、医药代表和走票公司的手中。也就是说,禁止二次议价这一政策制造出了一个虚高药价的利益链。”
芦笋片出厂价15.5元,中标价185.22元,卖给患者213元,中间的钱哪里去了,其实大家都清楚。芦笋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品给医生的回扣均高达药品中标价的40%以上,医生得利、相关人员得利、老百姓和财政多花了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