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将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的基础上,原来每年政府拨付公立医院的近4000万元事业经费一分不减。
二是医保病人用药报销由原来的费用后付制改为预付制,按上年标准每月预付医院80%。
三是针对医院拖欠医药公司大量药款的实际,市政府拿出2500万元无息借款,帮助医院还清欠账。
最后一项,就是剥离医院药房后,由药管中心根据市财政全额拨款,负担药剂人员的工资福利。
“对于医院必要的基础性建设等投入,主要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通过补偿机制保障医院正常收入来源和医护人员的合理性收入。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不让院长总考虑收入问题,要他们拿出全部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猛说。
医生靠提高诊疗质量来增加收入
如果说芜湖市的医药分家工作是靠政府担当责任,从而成功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的话,那么当下,芜湖的管理者们也不得不面临又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平衡芜湖市广大医护人员的收入。
通常意义上,“以药补医”这一概念指的是用药品收入来弥补医院在收入上的不足。但事实上,谁都不能忽视的是“以药补医”的另一层含义,也是长期以来存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潜规则”:药,确实也在养着医生。
苏元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举过一个例子:“一次,我们接到一张申请一种肿瘤治疗用药单,每支1.8万元。虽然不能肯定背后有回扣,但是从中看出医生的‘诱导’因素肯定少不了。我们同意在临床使用,但必须由病人自行到指定的地方购买。结果这个医生自行撤销了申请。”
而现在,芜湖正在试图彻底斩断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医护人员工资条上的数字未必减少,但是真正的收入,确实不如以前了。芜湖的医生们,心理能平衡吗?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毛勇对记者说,从医院层面上,管理者正在大力改革绩效工资发放标准。总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医护人员通过提高诊疗质量,合法增加收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的收入提高了。医院正在用新的,基于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技术含量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考核医生。多年不受重视的‘处方点评’由于被计入到绩效考核范围而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真对待。诊疗质量上去了,才能提高收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邹滨如是说。
“药价下来了,门诊量客观地上升了。医生们只要勤奋肯干,积极钻研,收入还是会上升的。”芜湖市政协委员、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梅利明表示,在芜湖市的医药卫生界,大家也在出谋划策。
在采访中,芜湖市不少普通的医护人员也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真正让医生不与药品发生利益关系,必须在制度层面解决一个问题:合理提高医生的智慧收入,建立医护人员靠智力与丰富的技术来提高收入的取向。芜湖,正朝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