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生出医药十大怪象

2009-04-23 11:37:36    来源:  作者:

  据称药品集中招标的初衷,一是降低药价,让利于民;二是阳光招标、采购,打击医院进药、用药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然而,其实际效果并没达致预期目的,相反还产生不少令人侧目的不良效果,对药企的生产、医院用药都造成相当大的困惑。譬如,药品招标是以低价中标为原则的,由于药品竞争激烈、药企纷纷压价竞争,致使一些药品利润微薄,结果导致一些药企进退两难:“不中标等死,中标早死”。一些低价药在市场上悄然消失,其实是这种招标弊端导致的结果之一。因为药企无利可图,干脆不生产了。

  耿鸿武:药品招标八年历程 衍生十大“怪现象”

    在第11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经理高峰论坛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客座教授耿鸿武发言称,从政府规制角度,可以把中国药品招标采购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4年,这个阶段是政策建立期;2004年到2006年之间是属于政策的完善期,中国招标采购制度整体形成的一个阶段;而2005年到2008年期间属于政策空白期,因为指导中国招标采购的只有一句话,就是政府为主导的网上药品招标采购,这句话指导出了五花八门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出现了三十多种招标模式,让医药企业在这样的局势面前几近崩溃;2009年政府出台新的招标新规,对于上述问题,从7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重新规制。

  整个八年招标历程中,药品招标可以总结出十大“怪现象”。

  第一个,标的永远摸不清,在前几年所有的招标中只有为数不多一次两次招标采购中有明确的标的显示。

  第二个,招标过程不透明,不能说每一次招标文件上都写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但现实是在招标采购最阳光的四川挂网中依然出现了商业贿赂双规的行为,其他地方又会怎样。

  第三个,中标产品不使用。我们很多企业里都会存在,越是产品价格低廉越是出现中标产品不使用的问题。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