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制定,到生产供应、配备使用、定价报销、监督评价,整个制度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是相关政策的制定、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开好局、起好步,稳步推进。”郑宏说,将今年年底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定在全国30%的地区,正是考虑整个制度链条的复杂性、艰巨性。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希望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明年推广到60%—7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渐进的过程保证改革的实际效果。而广为关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扩展部分》的制定和分布,也将与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同时启动。
郑宏透露,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计划于9月底公布,其余相关配套政策也将随后陆续出台。
协调: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在整个医疗改革中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用“突破口”来形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是我们现在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老百姓反映的‘看病贵’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用药贵。”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李玲说,过去国家一直通过各种方法,比如降价、医药分开、零售药店、集中招标采购等,来控制虚高的药价,但都收效甚微。而最新的基本药物制度,有望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协调作用,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
“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郑宏表示,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生产、流通、使用、监督等环节相互衔接共同配合,其实施效果还与其他医疗卫生改革进展密切相关。“举例说,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一方面能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医疗机构如何改革体制机制,如何补偿的问题。”郑宏说,未来的改革既要保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又要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
医改文件明确规定,近三年医疗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包括四个基本,一个试点,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等内容。在郑宏看来,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与其他几项工作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基本药物制度是药品的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但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才可能在基层生根开花,其成果惠及所有城乡居民。专家测算,药物的平均零售价降幅是10%,加上零差率销售,取消15%加成,再有了更完善的报销体系和保障体系,降低患者自付比例,老百姓就能用上更加质优价廉的药品。”郑宏说,只有各项改革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才能最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