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药品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每一起的药品腐败案件,都不会是个案,都会牵出一大批腐败分子,企业管理人员、药品经销商、医院负责人、医生等等,甚至一些护士也都参与到药品的利益瓜分中来。这条“利益链”,象一根坚硬无比的铁索,紧紧地绑在了患者的身上,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变成了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越来越冰冷的大山。
说实在的,笔者并不赞成使用“秋后算账”这一手段。但是,面对药品的暴利,如果仅仅认为通过降价就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那份愤恨,那就太高看患者了。作为都曾经被药品暴利伤害过的人,真的希望有关部门在调整药品价格的同时,能够对那些暴利到极致的药品,能够进行一番调查,看一看中间到底有多少鬼名堂,查一查到底有多少人在吸患者的血,啃患者的肉。
更令广大患者感到愤恨的是,这些暴利到极致的药品,还都是所谓的明码标价。我们不禁要问,价格管理部门难道是如此管理价格的吗?难道如此暴利的产品也是价格法所允许的吗?
新的医改方案已经出台,基本芗制度也已经颁布,我们担心的是,药品暴利能否从此销声匿迹,诸如几元钱的药品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样的现象还会不会存在,患者会不会再被药品的“利益链”所捆绑,等等。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能解决,那么,“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会伴随着患者度过一生。
药品暴利:药品流通环节加价率达5倍
药厂5元——医院药房25元
药品从出厂到医院药房,流通环节的加价率有多大?沈阳市人大代表、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震给出的数字是5倍!
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在本次人代会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启动城乡药品配送体系建设,这让沈阳市民看到了政府遏制药价虚高的决心。
1月5日下午,刘震在沈阳市铁西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布了一组自己通过调研得出的数字。他跟踪了两种由东药集团生产的药品,这两种药品的出厂价格分别是8.5元和5.9元。这两种药品通过流通环节进入医院的药房后,终端出售价格分别达到了35元和25.3元。他分析说,总体看药品在流通领域的加价率高达5倍,也就是说出厂价在5元左右的药品,进入医院后可以卖到25元左右,即使在社区医院,这两种药品的价格也达到了24元和14元。
在这位制药企业的老总眼中,沈阳市即将启动的城乡药品配送体系,很可能成为遏制药价虚高的一件“法宝”,“在国家还没有确定最终的医改方案前,沈阳的这种做法具有试点意义。”刘震说。
来自医院系统的沈阳市人大代表,也在昨日的小组讨论中,对药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