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山东省近百家与潍坊市各级医院有业务往来的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医药商业公司被医院单方面取消了药品配送资格,所有医院被当地卫生局要求只允许由山东潍坊海王一家医药公司配送。
公开数据显示,潍坊市50家医药商业企业中有35家取得省级采购的统一配送资格,每年完成营业收入40亿元以上,上缴利税5000万元。不仅如此,潍坊一地的医药商业份额就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医药强省山东,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会上一位政府机关的领导就是这么要求的,医院必须和潍坊海王一家签合同。”潍坊下辖某市卫生局局长随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
而一个月后,重庆市渝北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重庆天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状告重庆市卫生局一案,将产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基本药物上的矛盾推向了顶峰。
低价怪圈
“很多地方都不看厂家不看品种,要想参加招标,先砍价15%~20%,砍完了还要再往下谈,毫无科学性可言。”中国医药(15.86,-0.02,-0.13%)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了解了多省区的招标情况之后叹道。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的“赛斯平”主要用于抗移植排斥反应,2009年,该药品以增补品种身份进入了浙江省基本药物目录,但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很多省份招标的态度一样,浙江省内也规定,要进入招标就必须先降价15%。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由于单品种招标,对销量的影响还不明显,但他担心的是,一旦明年使用范围增大,影响必然迅速显现。
“不同品种不同成本的药品,必须统一降价15%,这个科学依据究竟是什么?我真的很不理解。”他向记者说道。
本报注意到,在大部分省份的招标书中都明确规定,总分100分的情况下,药品价格60分、企业规模15分、销售服务15分、药品质量仅有10分。
随着时间推移,来自终端使用环节对基本药物的抵制开始逐渐向下显现影响。
“对基本药物的市场开始过于乐观,现在难免悲观。”于明德向本报说道,“有些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减少供应,有些甚至已经因为价格超出了成本承受极限,悄悄暂停了在某些地区的招标,等待下一步的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