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目前的医院固定加成等规定,并不等同完全放开定价权。实际上,发达国家对医药价格多采取供需谈判之法。因为患者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由医保为其代言,与医药供方进行价格博弈。由于供需双方身处医药第一线,谈判价往往比计划价更客观和实际,既压低了医药实际成交价格,也照顾了药商、医生的合理利益,有利于医药业的良性运转。新医改方案已经明确,“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当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查出厂价打不开死结
央视曝光药价虚高后不久,发改委便出台了一个文件,叫做《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通知将于12月1日起对药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查。其措施主要是先让药企按调查要求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表格内容涉及最高和最低出厂价和平均出厂价格,以及国家定价、产地省定价和企业定价等,在此基础上,调查人员再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调查药品规格,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个规格开展调查。凡药企拒报、虚报、瞒报、不配合调查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追责。
看起来好像是发改委对药价问题很及时很迅猛的做出反应,下决心要又恨又准的把药价“虚胖”的部分一刀切了,此通知十分鼓舞人心。但仔细一想,通过前面的调查和陈述不难看出,“虚胖”的问题不在于出厂价。正如央视节目中受访的那位药厂工作人员所言:“我们只挣一块钱。”纯属正当利润,实在不是药价“虚胖”的催肥者。目前我国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实行药品集中招标办法,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的“一口价”。而现实中出现的药品价格的“虚胖”原因就是中标价即“一口价”的“催肥”效应。
掀药价的“老底”,就等于是在公开向药品暴利宣战,这对于药品利润链条上的各个既得利益者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雁过拔毛,利益均沾的一根绳上的那些蚂蚱岂肯善罢甘休,所以必然招来既得利益者的殊死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让药企如实上报出厂价,得罪能决定药企生死的药品中间商和医生,断的岂非是自己的生路?想到这里,药企无论如何也要给自己的出厂价注点水,好保护“上边儿的”不被查出来。
如此一来,发改委的“掀老底”行动就恐怕要虎头蛇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