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说法貌似公允 ,然而却并不符合事实。”牛正乾说。公立医院把持着全国8成左右的药品销售终端,面对众多药厂和经销商,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同时又垄断着处方权,双重垄断直接导致了医院对用药市场的垄断。因此廉价药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医生也普遍喜欢高价药,因为价格高的药回扣空间就越大。医生不爱用,自然就没有市场需求,药厂自然不愿意生产。
“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曾25次降药价,廉价药往往成为降价对象,而每次降价之后总会有一批廉价药失踪。因为最高零售价定得低了,中间的运作空间就减小,而医生要拿的回扣还不能少,同类药品这么多,给少了就不开这个药。没了市场,企业只好不生产。这就是业内通常说的"降价死"。牛正乾说。
仅仅换个包装价格立马翻几倍
廉价药真的都销声匿迹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人曾戏称,廉价药退市,事实上退的只是“廉价”,而非“药”。一些廉价药往往成分不变,换个包装,价格立刻翻了几倍。
最典型的要数氟哌酸,原先的价格只有几元钱,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 100多元一盒的新药。有些廉价药,只在配方中添加一些辅料、换个包装,也就算是新药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家大型药厂有多个代理商,当药品被降价后,代理商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而当厂家感到产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药厂和代理商会不谋而合地“保卫自身利益”。
/危害/ 定价过低或致药厂原料以假充真
廉价药演变为“熊猫药”的危害,不言而喻。除“一药难求”等得焦心外,部分药厂选择以改变剂型、增加成分来“变相提价”,这无助于实质性地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近日被香港爆出的假冒维C 银翘片,很可能也与廉价药的窘境有关。“若廉价药定价过低,会导致药厂降低生产标准,甚至原料以假充真。”早有业内人士对媒体分析,维C银翘片的药典制法是包括金银花在内的13味药制成一千片,以今天的各种原材料的统货价格来估算,原材料成本大约每片4~5分钱,这还不算人工、设备、税费等。而现实中,一些省市的招标价格12片的0.48元到1.03元,18片的1.1元到2元。“如果严格按照药典的规定,这种价格的药是无论如何生产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