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芜湖“医药分开”毕现创新活力
2008年1月,安徽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作为芜湖医药分开创新模式的标志,全国第一家实质性医药分开专门机构,从运行的第一天就受政府委托,全面接收了市属8家参加“医药分开”改革公立医院的药品购销权以及药剂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把医院药房改为药管中心下属的药品调配中心,取代了过去医院经营药品的所有职责。
为了把政府责任落实到位,芜湖市建立了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买下了五笔“大单”:一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政府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将8家公立医院近1500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原每年近4000万元事业费不减;三是改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为预付制,按上年同期医保费用预付80%给医院,缓解医院资金压力;四是安排2500万元无息借款,帮助8家医院偿还药款欠账;五是医院原药剂人员划转后,工资、福利等由市财政定额拨付。
统计显示,芜湖8家医疗机构2008年共销售药品2.44亿元,年直接让利患者达1200万元。从去年4月下旬开始。而在2009年度8家公立医院所需基本药品招标采购中,中标的2055种药品,其中标价与基本限价相比,综合降价幅度达31.4%,按2008年全市8家公立医院药品实际采购金额匡算,预计节约资金6000万元左右。
药店:经营模式或将步入新轨道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大型医药连锁机构,记者见到,药店柜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要买酱油吗?这些都是卖的”,药店营业员积极地向记者介绍着。来这里买日用品的顾客多吗?你们药店为什么要增设这些项目?记者采访了该药店的经理。“药店是为了增加客流量才设立的柜台。现在来买生活用品的人不是很多,老百姓还不适应到药店来买生活用品。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后,药店在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对手增多的前景下,要继续赢利,只能变相的增加服务内容,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