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价升药价降 北京试点医药分开小有斩获
“挂号费涨了,但是药价降了。”12月17日下午,北京市天坛医院门前一对年轻夫妇低声讨论着。“一涨一降”是北京市近半年来推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带来的最直观的新变化。12月1日,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同仁医院3家医院成为第三批试点单位,正式推行医药分开。
根据相关政策,到试点医院看病的患者将不再交药品加成费、挂号费和诊疗费,取而代之的是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采取分级定价模式: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标准分别为42元、60元、80元、100元。为了不增加居民的个人负担,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对参加北京市医保的患者给予门诊医事服务费40元/人次定额报销,住院医事服务费按医保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北京市医改办表示,医药分开旨在彻底切断以药养医的源头,减轻患者购药压力,促进医院盈利由药品提成到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变,促进医生合理用药。
药价下降
12月17日上午9点,同仁医院门诊大厅,前来就医的患者匆忙而有序地办理着各项手续。大厅上方挂着一块写着“药品进价销售促合理用药,设医事服务费引理性选医”的红色条幅,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块医事服务费政策解读宣传板,墙上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药品价格对比信息。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刚起步,不少患者对于这项新政还不熟悉,收费标准、缴费流程和医保报销等是近期患者集中咨询的问题。“氧氟沙星眼膏,医改前价格19.56元,医改后17.01元,差价2.55元;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医改前价格39.65元,医改后价格34.48元,差价5.17元……”记者看到,电子屏幕上播放的最新药品价格表由“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医改前价格、医改后价格和差价”五部分内容构成,患者通过它能直观地了解到此次改革带来的药价变化。
家住中关村附近的北京市民刘先生特地来到同仁医院给患有青光眼的母亲开药。拿着母亲的本市医保卡,他交了两元钱就挂到了眼科的普通号。根据医生的处方,刘先生在医院购买了3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和3支卡林优滴眼液,花费共计39.9元。为刘先生开药的孙医生说,这是药品降价15%后的价格,改革前药品是按15%加成价格来销售的。刘先生粗略地一算,40元左右的药品大概便宜了五六元钱。“对于经常买药的患者来说,积少成多,确实能省不少钱。”
北京市民小张前一段时间在积水潭医院做了跟骨手术,12月19日上午,他又到医院开了一些术后恢复的药,花费共计385.87元。小张拿着药价单告诉记者,上个月他在这家医院买过同样种类和数量的药,明显觉得这次少了几十元。“就拿这个消肿止痛酊来说,我记得原来要三十三四元一盒,现在卖28.7元了”。
服务提升
探索推行医药分开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医院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服务水平上来。记者了解到,试点改革以来,几家医院也纷纷推出系列新举措,改善自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