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的利弊
澳大利亚的医保覆盖面广,而且许多环节十分人性化。
一位刚由中国移民澳洲的朋友妻子产子,所享受的待遇使他颇为吃惊—生产期间,夫妻两人在医院独自有一套含有卫生设施的房间,这一切完全免费,政府另外还有补助。。
不过,与欧洲很多国家相似,患者除了需要承担一定甚至全部的药物费用之外,还必须自己承担一定的专科费用。例如牙科,社会医疗保障不承担这类专科费用,患者需要自己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此外,澳洲社会医疗保障也需要“排队等候”,这有点类似中国计划经济时代购买生活物资的场景。与一般购物不同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病情根本不允许等候。
虽然在一些公立医院也提供免费的牙科服务,要获得这种免费服务,人们等待的时间非常漫长,有些甚至长达27个月。普通的疾病或手术,甚至急诊,在公立医院就医也需等待。如果要想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吃大锅饭”,就必须自己掏钱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改革路漫漫
排队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资金短缺。
澳洲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都属于救济保障。它的基本特点是对全体国民一律实施救济,它的主要资金来源只能是政府通过征收税费的方式获得。因而,社会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障的资金有限。
迫于民众压力,历届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改革,但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因为这些改革并不是要打破大锅饭,而只是缩小或扩大其规模。例如最近陆克文政府推出的一项针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以及医学科研所需资金的60%将由联邦政府直接拨款,而不再由各地财政承担。陆克文政府声称,他们的改革方案可以解决公立医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是陆克文并没有告诉民众的是,他的改革方案会增加多少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