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开支占到整个政府财政开支的15%。是政府开支中的第三大开支。其增长远远超过了GDP增长。自从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来,澳洲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就开始放缓。最近一些年来,澳洲GDP的发展速度一直在1%到2%之间徘徊,很少突破3%,在一些年份甚至于还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可以享受比较高标准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障,澳洲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澳洲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9月,澳洲15岁以上人口中有近570万人没有工作,不过他们既不能算是就业者,也不能算是失业者。这种没有工作的人占这部分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澳洲目前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5.3%失业者,再加上15岁以下的人士,占了澳洲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有工作的纳税人士所承担的税费非常沉重,他们除了必须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之外,还必须养活一批懒汉。如此沉重的负担,使许多澳洲人的消费支付能力下降。
说白了,陆克文的医疗改革方案已经不是“卖血来治疗肺病”,而是“卖掉肾脏来治肺病”,因为它最终还是要加重税费。所以他的改革不过是在糊弄并不了解财政整体情况的澳洲民众。
作者系旅澳学者
顶着“小拿破仑”头衔走上法国总统席位的萨科齐,在上任伊始一度被民众寄予厚望,然而,面对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重困境,这位昔日的“改革急先锋”也不免屡遭诟病,民众的反对声此起彼伏,面对民意的十字路口,萨科齐能否扫除人们对他的疑虑和反对,继续保持前进动力呢?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近日麻烦不断。
先是3月中旬的地方选举中,萨科齐阵营遭遇惨败,仅获得35.2%的选票,失去了26个选区中24个的控制权。作为下届总统选举前最后一次全国性“大考”,萨科齐交了一份令人不甚满意的答卷。
随后在3月底,数千法国民众在共和国广场举行主题为“无萨科齐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表达对萨科齐教育改革和退休金制度改革等政策的不满,并要求萨科齐辞职。而萨科齐的妻子布吕尼和儿子也表示,不希望萨科齐参与2010年总统竞选。
而放眼欧洲,萨科齐似乎“并不孤单”,被福利体制问题缠住的不止他一个。
誓言继续改革
3月24日,萨科齐在地方选举后第一次发表公众演讲。
“你们通常会觉得,这些改革并没有改变你们的日常生活,”萨科齐表示,“我理解你们的不耐烦,我欠你们一个解释。”
尽管依旧誓言在养老金等领域继续改革,萨科齐在演讲中的表态已经远不如过去果决。“总统的职责是保持稳定性、延续性,并避免动荡,”萨科齐表示,“我们必须在某些选择上表现出持续性—比如坚持改革。”
总理菲永也表示,法国不会出现“U形反转”,政府会坚持改革,而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养老金制度改革。
令法国民众抵触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历来是法国福利体系中一块“动不得的奶酪”。
然而,萨科齐并不信这个邪。从2007年上台开始,萨科齐就拿“特殊退休体制”开刀。特殊退休体制是指法国政府在铁道、电力、燃气等行业及海员、公证人、银行等特殊职业领域推行提前退休计划。根据该计划,从事上述职业的职工只要到50岁便可退休,并能享受全额退休金。萨科齐认为这一体制太过“昂贵”、“过时”和“不公平”。
为此,萨科齐试图改革这项体制,令该体制覆盖的人员按照正常退休年龄60岁退休。
1995年,朱佩政府就曾计划改革这项“公共支出大户”,但终因朝野激烈反对而作罢,朱佩本人在三个星期后还因改革失利引咎辞职。
自萨科齐宣布推行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接二连三的民众大罢工就令萨科齐政府“应接不暇”。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他们的利益,与政府展开了艰难的博弈。
福利天堂的困境
“萨科齐必须继续养老金体制改革,因为这个改革现在具有了双重重要性。”巴黎政治研究中心的专家劳伦特?杜布瓦表示,“养老金是法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财政问题,也是萨科齐必须要表现出成功的一个领域—养老金改革能拯救整个福利系统,而在这个前人失败的领域取得胜利,对萨科齐本人和阵营都有重大意义。”
法国的福利体系,与欧洲诸国一样,是一个“百姓甜,政府苦”的体系。
身在法国的人,对法国的福利体制可谓深有体会。法国留学生小黄告诉记者,在法国,失业了可以领取政府救济,多生孩子有政府补贴,去医院看病则有覆盖全民的医保为你报销高达90%的费用。
以法国的医保为例,2008年,记者在巴黎采访的时候,法国卫生部一位负责人曾告知记者:“法国的医疗体制是以团结的理念为基础,医疗体制的基本原则就是任何生活在法国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