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忠飞说,要管好百姓看病的每一分钱,不断加强医保监督管理。到明年年底前,将制定并实施《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完善定点医院门诊代配药制度,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契约化管理,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开展医保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医保、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等措施,规范医疗和就医行为,治理骗保贩药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要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扩大医保预付,支持家庭医生制度和医疗联合体,确保医保费用合理支出,减少浪费,保障患者合理医疗需求。
2011年上海医改有十大亮点
其中主要有: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2011年先在10个区开展试点;探索医师多地点执业;为常住居民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享等。这些工作将于明年底前完成。
一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21项的基础上再增加21项,共42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9个项目的基础上,逐年增加3个项目,即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人接种肺炎疫苗三个项目。 2011年起按常住人口标准,各区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应高于50元。
二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三是贯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配备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增补的381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单一货源承诺、量价挂钩的集中招标采购办法,降低基本药物价格。
四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实现每个郊区县都至少拥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以存量调整为主、适度补充增量、调动社会资源,加强老年护理机构、康复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选择部分三级医院和区县,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
五是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负责对一定数量的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2011年先在10个区开展试点。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更加科学的运行机制。
六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完善运行机制,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试行总会计师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完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探索医师多地点执业办法;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和调控的 “指挥棒”;实行医疗机构“一户一档”、医务人员“一人一档”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七是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若干高层次医学研究机构,包括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预防医学研究院、中医药研究院、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等,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加强联合科技攻关。建设若干个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八是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为常住居民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实现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九是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
建设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使其成为本市现代医疗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医疗资源,发展外资医疗机构。促进社会办医,区域卫生规划为社会办医留出空间,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办医。
十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较多的具体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包括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医保病人自费药品和自费医用材料的使用、进一步改善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下一步,上海将重点抓好医改方案的贯彻实施,包括召开全市医改工作推进大会、加快出台医改配套文件、加强对医改进展情况的监测评价,稳步推进医改各项目标、任务、措施的落实,让医改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财政支持】
公立医院基建、大型设备将由政府统筹安排
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财政局副局长赵伟星表示,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三基一公)为核心内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医药卫生问题。
各级财政在确保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本市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工作。确保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运行经费。改革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将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加强督导和检查。
赵伟星说,各级财政将在本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预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落实投入责任。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加成”后的减收部分,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进行补助,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
各级财政还将通过加大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等资金投入,完善筹资机制,缩小不同人群待遇差距,切实提高市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政府将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所需资金由政府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逐年统筹安排。
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
探索政府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职业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老年护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的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提高政府投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