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会文说,一开始增加床位要和基建一样,向上申报项目,获得批准。“在三级医院的标准上有一条:符合条件的医院必须具备康复科,一些医院就以筹建康复科为由扩建‘康复病房’,一个病房就增加近千张床位,再把病房专门交给一个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后来因为有10%到15%这个浮动额度,许多医院科室在走道、病房增加床位,连申请这个程序都免了。”
床位这时候已然不是一个有着行政色彩的指标,而是各医院眼中安身立命的饭碗了。于宗河说,这两年内,国内主要的三甲医院的床位平均增长了一倍以上,“他们还在扩建,以增加更多的床”。
谁来终结这场“博大游戏”?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表明,我国医生人均每天接诊4.5人次,而许多大医院医生每天接诊达60多人次。而我国每千人的医师数为1.67,英国只有1.37,日本也不过1.96。“这说明,医生在大小医院分布得极度不均”,于宗河说。
北大第一医院院长章友康说,北大医院本院有1300多张病床,病源源源不断输入后,住不上院的状况一时很难解决。为了买地建第二住院部,当时贷款1个多亿,用了5年时间还清,医院一年要还两千多万元。这种还款状况,医院还是顶着一定的压力。
与北大一院相似,这些大医院身不由己地进入了一场“博大游戏”。一方面,政府继续扶持着他们的扩张,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疗航母。据了解,今天2月份,国务院再度批准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急诊楼及手术科室楼改扩建工程,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协和住院床位将在原有的1800张基础上继续翻倍,更年轻而高学历的医务从业者不断充实医院的人力资源。到目前为止,协和医院3742名工作人员中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达466名。另一方面,更多的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往大医院挤。事实上,章友康说,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60%至70%都属于基层医院能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
北京同仁医院每天能出门诊的只有100多位医生,而它的日均门诊量为3500人,许多医护人员劳累不堪。北大三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护士说,心脏急救科的护士一天早晨交接班时,一下子晕倒了3个,都是因为太累。一次她一个班忙下来,尽管憋得难受,可就是解不出小便,膀胱麻痹了。有时在家睡到半夜猛然惊醒,怀疑在班上配的药是否出错。“做护士8年,她的体会是越来越累了,因为病人越来越多了”。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于德志对卫生系统医院负债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他说,这些年来,医院负债额呈较快增长趋势。2002年,卫生系统医院负债总额为862亿元,2003年为105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4%,其中城市医院为23%,长期负债为226亿元,主要是银行贷款,用于盖房子买设备。丁会文说:“这恐怕不是市场和医院自身能够改变的,”丁说,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政府在医改中的作用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