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医院看病贵的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里的蹊跷

2010-11-16 22:20:25    来源:  作者:

  高收费与亏损:大医院的价格怪圈

  在政府对公立大医院的财政补助只占医院总收入10%的现实下,医院主要靠提供服务和药品来补偿它的支出。这种过度的市场补偿,必然出现种种不规范行为。“这像是养鸡,要圈养,就要喂饱,要是喂不饱,鸡必然要自己觅食,跑到田里去糟蹋庄稼。”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卫生经济研究所蔡仁华教授如此比喻,并感叹“这是一个老问题了,这个比方我们也打了十几年了,但一直没有解决”。

  对大医院在市场化中的逐利行为,一位地方卫生界的官员有一个精彩的概括:“用无政府主义来对付官僚主义。”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解释,这就是说,“医院追逐利润的根源并不是在于它想要成为一个营利机构,而是出自国家认为医院可以运用自营手段解决医疗成本补偿问题的财政政策”。数据显示,政府卫生投入占全社会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3%下降到2001年的15%,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在此期间却由39%上升到61%。而麻烦的是,即便个人已经为医疗日益提供昂贵的支付,但体现在相当部分大医院的账面上,却依旧是亏损的赤字。

  医疗费用里的蹊跷

  来看一张曾经被北京媒体报道过的医疗清单,这是一个9岁小孩的普通阑尾切除手术的费用,只需要勾勒出其中的三个数据,就足以引发人们对一些大医院目前昂贵医疗费用的感叹——总额7962.72元,其中西药费3635.11元,医生手术费304元。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比较,药品收费是手术劳务费的12倍,占费用总额的50%。这种比例的确奇怪,而更奇怪的,是这样的比例成为中国目前所有医院无法回避的现实。

  显然,解析医疗费用的具体组成,成为触摸医疗费用昂贵症结的起点。对于这一点,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原院长高润霖院士有过深入的分析,在他看来,病人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药品费用,二是消耗品、器械的费用,三是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四是医院管理费用。”而在这四项费用里,高润霖强调,“我国医院医护人员技术收费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低的;在医院管理方面的费用也是全世界最低的,床位费往往比住地下室旅馆还便宜。”其余的两项费用,高润霖的表述是,“医院在药品方面赚的钱只是药品价格的10%~15%;在医用消耗品包括各类器材方面赚的钱占5%。”

  这样的比例描述乍听起来也在情理之中,表面也看不出什么端倪,不过只要回想一下曾经提到过的那张阑尾手术收费单,再看看卫生经济研究所蔡仁华教授举出的例子,一切就一目了然。蔡仁华列举的是一个关节置换手术,“全部费用5.3万元,医生的技术劳务费1790元,检查化验费1600元,床位费500多元,药品费4300元,材料费41900元(进口关节)”。计算一下,“材料费占去了全部费用的78.6%,技术劳务费只占3.5%,检查费占3%,床位费占1%。”显然,药品和医疗耗材才是患者需要支付的最主要部分,这两个部分中的利润空间显然早就被一个庞大的共生群体所看好,而医院,不过是衍生出来的“生物链”具体与患者发生关联并呈现出来的末端而已。这个链条上的价格控制,并不是由医院说了算。

【内容导航】
第1页:“大地产商”的大医院 第2页:“红薯政策”和三甲之争
第3页:“断奶”后大医院的床位经济学 第4页:谁来终结这场“博大游戏”?
第5页:医疗费用里的蹊跷 第6页:大医院的收支赤字
第7页:没有哪家医院主动降价 第8页:算不清的成本
第9页:灰色利润惊人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