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放射科医生计算,比较保守的估计,北京一个三甲医院,每天约有150人次照CR,一些专科医院可高达400人次。按一天150人次,一次160元计算,医院一天的收入是2.4万元。一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收入至少在600万元。而一台CR运行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可变费用(包括人工、电费、易损件、耗材、维修费用、折旧费等),一年约为80万至100万元。就是说,一台CR一年至少可为医院带来500万元的纯收入。对于一家并不发愁病源的三甲医院,200万元的设备成本最多半年就能收回。而一台CR可用多少年,谁也没给出准确答案。北京市第一台CR机1998年落户,至今仍在使用。难怪一位代理商称:“在中国,CR成了一台印钞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给出的数据显示,2004年5月的统计显示,北京市的43个放射单位包括29家三甲医院、14家二级医院,一共有CR机94台,目前可能已超过百台。他个人保守地估计,CR的拍片总量约占全市常规检查拍片总量的70%左右。事实上,北京的三甲医院,CR已全部取代了普通X光机,病人已没有了选择可能。对此,医院方面的解释同样显出无奈,医生们指出,很多国家的医疗收费中技术服务、药品药械、医院管理各占1/3,而我国的技术服务比例过低,只有3%~5%,医院不得已只好依靠药械、检查收费维持自身发展。“医院内部也需要通过维持一些赚钱的医疗服务项目,去平衡、补贴亏本的项目。”
算不清的成本
医院成本的计算一直被认为是一笔糊涂账,简单地说,就是医院账面的收支状况只是简单的加减,并不能代表医院实际的运营状况。这一点西安交通大学卫生管理系的高建民教授很有发言权,他曾带领一个医疗成本测算课题组,从陕西省5500多所医疗机构中,选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各7家,一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5家,共计24所医疗机构,经过数月调查测算得出陕西省目前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成本,并出具《陕西省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研究报告》。高的测算数据主要依据其2000年上报主管部门的正式财务决算报表。
高建民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三级医院成本系数平均值(指总的支出与总收入的比)为0.9707,也就是说三级医院在总收入1元的情况下,支出为0.9707元,有0.03元结余”。同时,“三级医院医疗成本系数为1.2646,也就是说医疗成本支出1.2646元,其收入为1元。而扣除财政拨款的医疗成本系数三级医院为1.4517,也就是说扣除财政补贴外其医疗成本支出1.4517元,能收回1元的成本”。从经营情况看,当年24所医院经营都有结余,其中三级医院收入超过1.1亿元,平均结余347万元;二级医院收入1700万元,结余18万元;一级医院结余8万元,专科医院结余255万元。这说明目前医院经营都有盈利。这也证明了“药品收入不仅弥补了医院医疗收费的亏损,而且还带来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