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药品上有国家指导价、地方政府核定价,下有零售药店平均销价、医疗机构实际进价等多重参照标准,这些高价药品为何还能一路过关?原因在于,一个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要经过多达十四个环节的利益链条。即从生产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后,依次经过省级代理、地级代理、政府采购招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用药医生、药店等环节。此外,药品销售过程中还得有各种好处费和回扣。
药品从出厂到进入患者口中,价格就像孙悟空连翻筋斗云,节节高升。
三、药品谋利之三十六计
在没经媒体披露之前人们还以为药价过高属于正常的成本及营销费用,然而通过各大媒体报道才知道,一个出厂价只有几元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就变成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我们从药品的销售环节看看推高药价的一些行业“计谋“吧。
第一招:无中生有,偷梁换柱
几十年老医师搞不清感冒药
现行药品中的很多商品名,连在三甲医院药房干了几十年的药学老专家也闻所未闻。正如前端时间钟南山院士曾痛斥过的:“一个"罗红霉素",品种就达40多种。我当了45年的大夫,在查房时也几乎看不懂。”同一个通用名的药品经过厂家改头换面后商品名就达到数百个。特别表现在抗菌药物上,如:阿奇霉素现有商品名就高达97个,左旋氧氟沙星有商品名92个,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商品名75个,克林霉素有商品名66个,加替沙星61个,头孢他啶59个,克拉霉素53个,头孢曲松50个等。一个药品拥有数百个“马甲”,
如此费尽心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彻底糊涂,眼花缭乱,混淆视听,浑水摸鱼,花大价钱买原来的便宜药。